《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解读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2-02 点击数: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解读

一、16号文的全称及国家出台16号文的目的

 16号文全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这个文件的目的是正确引导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切实把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

二、教育部16号文也称“新九条”,其主要内容分别为:

 (1)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3)关于专业改革与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4)关于课程建设与改革: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5)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6)关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7)关于师资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8)关于教学评估: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9)关于领导保障: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16号文件的“一个重点”、“两个要求”、“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

 (一)一个重点: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二)两个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三个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建设

 (1)实践基地建设:

 6个“要”: ①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③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④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⑥要力争进入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点专业领域。

2)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开展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团体,团队人数原则上以5-7人为宜。

 6个“要”: ①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②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③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④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⑤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⑥要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争取成为在高职教育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视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3)保障体系建设:

 4个“要”: ①要着力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的获取率与获取质量;②要致力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顶岗实习落实;③要着力于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④要致力于能很好地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四)四个加强: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专业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加强素质教育:

5个“要”:①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②要以中发[2004]16号文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③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④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⑤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专业改革:

6个“要”:①要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②要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③要力争进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④要在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下,加强和规范专业建设;⑤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⑥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3)加强课程建设:

10个方面:①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②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③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④加强课程建设,建设精品课程;⑤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⑥加强教材建设,参与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⑦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⑧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⑨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⑩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4)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个“要”:①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②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③要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保证在校生至少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④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⑤要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五)五个重视:

1)应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加强对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

2)应重视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院校领导要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3)应重视内涵建设提高质量,要求党政领导班子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4)应重视从严治校规范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招生管理。

5)应重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维护稳定,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四、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作用

1、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2、作用: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六、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七、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

 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八、国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九、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四种能力

 16号文件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提高实践能力是关键,有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才会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十、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十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措施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程体系和教学质量;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十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要积极推行以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十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三个关键环节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十四、工学结合的本质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十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及其特点

核心: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特点: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产学结合。

 

Copyright 2020  版权所有: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质管办  地址: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271000 电话:0538-8628131 邮箱: 452232176@qq.com QQ: 45223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