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职生物系故事之八|科技论文写在大地 智慧农业富美乡邻—记泰山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毕业生朱正昌的创业事迹

作者: 时间:2025-08-11 点击数:

在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有这样一位00后毕业生,他毕业后毅然返乡,将课堂所学化作田野创新的“金钥匙”,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家庭农场的累累硕果,更带动一方乡亲走上科技兴农的致富路。他,就是我院优秀毕业生——朱正昌。从果树盆景到土壤改良,从论文发表到产业融合,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农科学子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乡村振兴大潮中奔涌的“后浪”。

2020年,朱正昌怀揣对农业的满腔热爱,回到郯城县,扎根自家的满树果家庭农场。他深知,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的翅膀。面对困扰果农的猕猴桃溃疡病、根腐病难题,他创新采用盆栽限根栽培法进行系统研究,其研究成果《猕猴桃限根栽培对溃疡病、根腐病的影响》发表于核心期刊《北方果树》,引发广泛关注,吸引众多产区技术人员慕名交流。随后,他又针对无花果裂果、虫害、成果率低等问题,深入研究并发表《有机无花果限根栽培避雨技术》,为果农提供了实用高效的解决方案,显著提升种植效益。

朱正昌的科技探索远不止于此:变废为宝,生态循环:收集残次果等废弃物自制酵素和有机肥,经与母校老师交流不断优化工艺,显著改良土壤、调节酸碱度。实验证明,使用其自制肥料的果树糖度提高2个点,产量提升16%,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

智慧“把脉”,精准施肥:自费购置土壤速测平台,实时监测氮磷钾、EC值、PH值,制定科学施肥方案,有效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避免浪费,提升经济效益。

巧解难题,增氧灌溉:针对地下水含氧量低影响盆栽果树生长,创新引入工业用水液混合泵,成功解决灌溉增氧难题。

朱正昌不满足于传统种植,积极探索“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模式:

一产筑基:精心培植果树盆景4500盆、盆景素材12000棵,大田种植果树14亩,实现全年销售。

二产增值:建设果干加工车间,将部分鲜果加工成果干,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三产赋能: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化身“新农人主播”,免费分享果树种植新技术、新模式,惠及广大种植户;同时,正将农场打造成乡村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带动乡村经济。

“一家富不算富”。朱正昌积极发挥“鸿雁”引领作用:

技术共享:免费为周边种植户测量土壤数据、提供技术咨询和管理建议,带动12户从事果树蔬菜智能化管理,帮助10户村民实现就业,科学种田为乡邻累计增收50万元。

示范带动:积极参加兰陵菜博会、郯城丰收节等展会,其盆景葡萄、猕猴桃、无花果及果干屡获好评(“沂蒙好农品”、获县委领导肯定),家庭农场获评“红花镇鸿雁人才示范基地”。

政策响应:多次获省地震局驻村第一书记、郯城县领导现场指导与支持,将“高素质农民培训”所学知识融入农场发展,持续提升生产经营水平。

凭借卓越的创新成果、显著的带富成效和积极的产业探索,朱正昌荣获:山东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优秀学员;临沂市“四雁工程”人才——“鸿雁”重点培育对象;临沂市鸿雁人才——农村电商能手;临沂市优秀鸿雁人才;临沂市第三届‘百优’高素质农民;临沂市第十五届‘劳动之星’;职业技能竞赛农产品电商三等奖。

同学们,朱正昌校友的故事告诉我们:广袤乡村是施展才华的舞台,现代农业是充满希望的产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苦练本领,将专业知识化作兴农富民的“金种子”;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心系乡土,乐于奉献,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挥洒青春汗水,让“瓜果更甜,乡村更美”,为端牢中国饭碗、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泰职学子的智慧与力量!(初审:陈雷;复审:段会勇;终审:孙国波)









版权归属: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 地址:泰安市天烛峰路281号 | 信息备案号:鲁ICP备050207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