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期。面对学业、人际与情感的多重挑战,他们既渴望独立,又需要支持。家长如何与学校形成合力,陪伴孩子平稳度过这一阶段?关键在于构建坚实的“家校协作”桥梁。
1. 理解成长困境,做懂得倾听的“同行者”
孩子遇到的学业压力或未来迷茫,并非“矫情”,而是真实的成长课题。家长不必急于给答案,而是先接纳情绪,理解背后的原因。一句“你愿意和我聊聊吗?”远比直接的建议更能打开心扉。
2. 转变沟通方式,从“指挥”到“赋能”
少一些“你应该”,多一些“你觉得可以怎么做?”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路径。例如在专业选择上,陪伴孩子查阅资料、了解行业,鼓励他们做出决策;在人际问题上,帮助孩子换位思考,寻找建设性解决方式。
3. 主动联结学校,构建支持网络
大学拥有心理健康中心、班主任(辅导员)等专业资源。班主任(辅导员)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在学业发展上给予具体指导。家长应主动关注学校通知,若发现孩子情绪持续低落或行为异常,及时与老师沟通,形成家校联动支持。
4. 科学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真正的陪伴,不是包办代替,而是既给予空间,又提供依靠。在孩子奋进时鼓掌,迷茫时点亮方向,疲惫时敞开港湾。家庭的温暖与学校的专业引导相结合,才能铺就更稳健的成长之路。
请您知悉,您并非孤军奋战。学校已构建起专业的支持网络,他们是您在校园中的“盟友”。教育不是独奏,而是合鸣。让我们携手同心,以理解、尊重与合作为纽带,助力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初审:张岩,复审:陈筱,终审:唐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