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学院|心理健康-家校协作,共育成长
发布时间:2025-09-24   作者:国际交流学院   来源:国际交流学院   点击数:

大学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期。面对学业、人际与情感的多重挑战,他们既渴望独立,又需要支持。家长如何与学校形成合力,陪伴孩子平稳度过这一阶段?关键在于构建坚实的“家校协作”桥梁。

1. 理解成长困境,做懂得倾听的“同行者”

孩子遇到的学业压力或未来迷茫,并非“矫情”,而是真实的成长课题。家长不必急于给答案,而是先接纳情绪,理解背后的原因。一句“你愿意和我聊聊吗?”远比直接的建议更能打开心扉。

2. 转变沟通方式,从“指挥”到“赋能”

少一些“你应该”,多一些“你觉得可以怎么做?”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路径。例如在专业选择上,陪伴孩子查阅资料、了解行业,鼓励他们做出决策;在人际问题上,帮助孩子换位思考,寻找建设性解决方式。

3. 主动联结学校,构建支持网络

大学拥有心理健康中心、班主任(辅导员)等专业资源。班主任(辅导员)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在学业发展上给予具体指导。家长应主动关注学校通知,若发现孩子情绪持续低落或行为异常,及时与老师沟通,形成家校联动支持。

4. 科学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真正的陪伴,不是包办代替,而是既给予空间,又提供依靠。在孩子奋进时鼓掌,迷茫时点亮方向,疲惫时敞开港湾。家庭的温暖与学校的专业引导相结合,才能铺就更稳健的成长之路。

请您知悉,您并非孤军奋战。学校已构建起专业的支持网络,他们是您在校园中的“盟友”。教育不是独奏,而是合鸣。让我们携手同心,以理解、尊重与合作为纽带,助力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初审:张岩,复审:陈筱,终审:唐特)


上一条:信息技术工程系举办第28届“推普周”系列主题活动

下一条:信息技术工程系组织开展微风露台系列活动之“绘心之声,铃动青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