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3月21日下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明德楼309教室召开本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会。本次备课会主要围绕教材第二章、第三章的教学设计与重难点突破展开深入研讨。

备课会上,黄启宪老师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展开详细阐述。她结合新时代青年的成长特点,系统梳理了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提出以“历史人物理想践行”“当代青年奋斗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大量生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黄老师强调,教学需注重互动设计,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崇高信念的认同与践行。其案例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气息,为后续教学提供了创新思路。
贾鲁音老师针对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展开结构化分析,她通过思维导图直观呈现章节逻辑。并针对教学难点,提出“以问题链驱动课堂思辨”、“项目参与式”教学等解决方案。贾老师指出,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厘清“中国精神”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意义,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将精神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她建议通过“经典文献研读”“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社会热点分析”等多维度教学,突破理论抽象性,增强课堂感染力。教师们纷纷表示,该逻辑框架清晰,教学方法切实可行。
在自由讨论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集体备课会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研室全体教师将以此次备课会为契机,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素养 ,助力思政课在“铸魂育人”中发挥更大效能。(初审:佟倩倩 复审:王培培 终审: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