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工作 正文

旅游系开展第六期“智慧之光大讲堂”活动

作者:时间:2025-09-07点击数:

9月5日,旅游系第六期“智慧之光”大讲堂在明志楼智慧教室开讲。本次讲座由党总支书记薛玉法担任主讲人,围绕“学习践行新八德,争做四有好老师”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回归教育本真、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旅游系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薛书记以“孝亲、尊师、友人、立志”为立人之本,以“长善、救失、守法、循规”为行事之道,系统构建了“新八德”的现代诠释框架。他援引《弟子规》经典,将“父母呼,应勿缓”的孝道精神,升华为责任意识的培养路径;从“兄道友,弟道恭”的悌道伦理中,提炼出团队协作与冲突解决的教育智慧。“当‘00后’学生成为数字原住民,传统美德恰是抵御技术异化的精神抗体。”薛书记的论述,为美德教育注入了时代内涵。随后,薛书记进一步引申至“四有好老师”的内涵,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他鼓励在场教师以“四有”标准自我要求,践行育人使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面对智能AI时代的来临,薛书记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让学校和学生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通过观看上海政治学院贺岭峰教授的讲座片段,他指出,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启智劝善”的引导者,未来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创新思维、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等AI难以替代的素养。

薛书记特别强调,在AI冲击传统教育模式的背景下,纯粹的知识积累已远远不够。未来的竞争将是创造力、意志力、视野和品德的竞争。他引用企业家孟晚舟的观点指出,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问意识、情感智慧与人际协调力。而“创生教育”——一种强调激发内在潜能、鼓励创新生成的教育范式,正是回应时代呼唤的有效路径。

为实现这一目标,薛书记呼吁全系师生共同推进道德与智慧并重的教育,唤醒学生的创造力和生命能量。只有将道德、智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置于首位,才能真正培养出能适应并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本期“智慧之光”大讲堂不仅深化了旅游系教师对新八德和智慧教育关系的理解,也为旅游系未来育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旅游系将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助力每一位学子在道德与智慧的双重滋养中茁壮成长。

撰稿人:张茹

初审:艾翔宇

复审:吴殿勇

终审:薛玉法

摄影:旅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