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团大抓基层”、“全团抓学校”部署,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理念,中国青年报社决定开展 2020—2021 学年高校活力团支部遴选及展示活动,通过新媒体方式集中展现高校团支部建设成果和典型经验,带动更多基层团组织进一步突出政治功能、彰显组织活力,提升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活力团支部标准
团支部书记要求落实“五个好”的标准基本内容
1.班子建设好。 支委会建设规范,每年按期换届,按程序选举。支部委员特别是支部书记信念坚定、心系同学、能力突出、作风严实,在团员青年中有较高的认同度。支部在班级同学思政学习、推优入党、第二课堂成绩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2. 团员管理好。 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团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理论学习、仪式教育、团课教育经常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发展团员突出政治标准,程序规范严格,教育、管理、评价、监督团员机制健全。

3.活动开展好。 围绕思想引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社区报到、济困助学、就业创业、岗位建功等,形成至少 1 项具有标志性、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定期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各项工作团员参与率高。把“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团支部推动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

4.制度落实好。 严格执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创新规范开展“三会两制一课”。每季度召开 1 次支部团员大会,每月召开 1 次支部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 1 次组织生活会,组织团员每年参加团课学习不少于 4 次。

5.作用发挥好。 支部团员提交入党申请书比例高,团支部履行政治功能好。引领团员在社会生活中彰显团员先进性,在开展抗疫斗争、参与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社会治理等建立新时代的实践中事迹突出。主动弘扬正能量,积极参与建设清朗网络空间。

聚焦支部建设
聚焦支部建设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团支部的整体素质。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围绕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组织班内团员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学习形式上采用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讲团课和专题讨论相结合,观看优秀电影展播与撰写心得相结合,通过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每位团员把党的理论政策入脑入心,从而提高了每位团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观念更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难难点问题
1、缺乏自主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大学生是行走在互联网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代下的新青年,稳定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度很低,以致对自身所处社会形式一无所知。舒适的生活让他们缺少实践理论知识,这使得学生们自主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不断下降。
2、缺乏对共青团的了解。大学生团员,有些是在初中学校要求入团的,从而降低了对入团的标准,团员还没有对共青团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就已经进入到入团的队伍。使得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团员对共青团缺乏一定的认识,从而存在对自身的团员身份认识不足的问题。
3、缺乏团队组织意识。当代青年,每个人都有较鲜明的个性特点,极少部分人愿意被人左右,加之在大学里面主张学生提高自身独立自主能力。因此,学生们倾向于单独行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忽视自身所在团支部、组织的共同利益,自身团队组织意识被逐渐削弱,团队荣誉感不断降低。
4、缺乏对国家历史的了解。历史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青年承载着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使命。现如今,绝大部分青年人对国家历史的认知仅限于课本,疲于主动查找了解,甚至存在青年人更加注重外来文化而忽略本国历史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也伴随着青年爱国热情和国家荣誉感降低等并发现象。
特色亮点
青年志愿者服务,培育出青年志愿服务团队,项目化开展疫情防控类,便民类,专业等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


推广典型案例
泰山景区志愿服务。“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四十多年来,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风气的好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持续打造“雷锋精神”的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引领示范作用,让志愿服务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使志愿服务活动真正融入时代生活、走进人们心灵、引领社会风尚、服务发展大局,使广大同学在参与活动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高尚情操、增强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