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山东泰安人,2017级泰山职业技术学院3年制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先后于临沂大学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山东农业大学攻读兽医专业硕士,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在读博士。专科期间曾获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证书、第九届“外研社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二等奖。

至今仍清晰记得,拿到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时的心情—既有对即将开启专业学习的期待,也有对能否学好兽医这门学科的些许紧张。但当第一次走进解剖教室,目光落在整齐陈列的教学标本上时,当老师在课堂上从畜禽健康讲到食品安全,把兽医的责任与行业的未来娓娓道来时,那份对兽医专业的好奇与向往,像种子一样在心里扎了根。
专科三年,是我人生中“夯实地基”的关键时期。我深知,职业教育的课堂不仅在教室,更在实践中。为了吃透专业知识,我把课本上的知识点拆解成一个个“实践课题”:在实验课上跟着老师学习动物临床诊断,把课堂上的理论转化为听诊、触诊的实际操作;课后就抱着笔记本去附近的养殖场实习—跟着场里的兽医学习猪群健康监测。为了攻克英语难关,每天清晨在操场边背单词、练听力,四六级证书不是终点,而是为了能读懂英文文献、及时捕捉行业的国际前沿动态。专科学习期间的积累,像给梦想的种子浇足了水——养猪场里摸到的实践温度,课本知识与行业场景碰撞出的认知火花,都让我越发清晰:兽医专业的世界远比想象中广阔,要想更深入地看懂动物疫病的机理、更系统地掌握防控技术,还需要更扎实的理论体系做支撑。
于是,在大二上学期时,决定备考专升本。专升本的备考,是一场“孤军奋战”的修行。白天上课,晚上在自习室学到深夜,教材被翻得卷了边,笔记本写满了厚厚的几本。当收到临沂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没有狂喜,只觉得所有的坚持都有了回响。本科两年,我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不仅巩固了兽医专业的理论体系,更在老师的引导下接触到科研领域——原来,兽医不仅是“给动物看病”,更能通过研究疫病机理、研发防控技术,守护整个产业链的安全。这个发现,让我萌生了考研的想法。

备考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日子,是对意志力的极致考验。专业书摞起来有半人高,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焦虑到凌晨惊醒是常态。但每当想放弃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在泰职学习时,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兽医是个需要‘较真’的行业,差一点都可能耽误一条生命。”这份对专业的敬畏,成了我咬牙坚持的动力。最终,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上兽医专业硕士,我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上,第一次真正走进实验室,深耕疫病分子机制研究。从复现文献的挫败到精准获取实验数据,将猪场实践的细致与实验室的较真相通,在基因层面探寻疫病本质时,我越发意识到:还有太多未知的机理等待破解,仅靠硕士阶段的积累远远不够——这种对“深钻一层”的渴望,悄悄埋下了读博的念头。
硕士毕业时,面对就业和读博的选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这个在动物疫病防控领域顶尖的科研平台,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如今,作为博士一年级学生,每天与病毒、细胞、基因序列打交道,虽然实验失败是常态,科研压力如影随形,但每当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结果,每当从文献中找到突破瓶颈的思路,那种探索未知的兴奋感,都让我无比坚定:这条路,走对了。

回望从专科到博士的这八年,有人问我“逆袭的秘诀是什么”,我总说:没有秘诀,只有“笨办法”——把每一个当下做到极致。专科时,把实训操作练到熟练于心;本科时,把专业基础打牢打实;硕士时,把科研思维磨得锋利;博士阶段,把探索未知的勇气养得更足。
作为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出的学子,我满怀感恩。正是职业教育给予我的“动手能力”和“务实精神”,让我在每一个阶段都能脚踏实地;正是老师们“不唯学历、只重能力”的教导,让我从未因起点而退缩。
如今,我想对所有和我一样从平凡起点出发的青年说:学历是标签,但不是枷锁;起点是基础,但不是终点。只要心中有对专业的热爱,肩上有对行业的责任,脚下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就一定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愿母校弦歌不辍,育更多栋梁;愿每一位逐梦人,都能不负热爱,终至远方。(初审:陈雷;复审:段会勇;终审:孙国波)